当前位置:矿业>生活

《读史杂感》之十六

唐人一首诗 正邪两名人

文章来源:尤物AV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一二三区AV传媒网撰写时间:2021-01-19作者:李树龙


  唐朝宪宗(李纯)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的好友、诗人元稹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贬江陵期间写了5首《放言》表达自己的心情。过了5年,白居易同样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现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白居易被撵出长安,抵襄阳,浮汉水,入长江,东去江州。在贬官途中,他心情悲愤,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了5首《放言》诗奉和元稹,其中《放言五首》(其三),至今广为流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警示价值。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需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即颈联)点出两个历史人物,也是正邪两个历史名人,即周公和王莽,周公距今3000多年,王莽距今2000多年了。

 

  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姬发)灭了商纣王7年后谢世,他的幼子成王(姬诵)继位,由王叔周公旦摄政,辅佐幼主。

 

  成王的另外两个叔叔管叔鲜、蔡叔度,被武王封于现在的河南省郑县和上蔡县,山西省的霍县一带。他们对由周公旦辅政很不服气,大为不满,于是到处散布流言蜚语,中伤周公旦自己想篡权当王,肆意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

 

  管蔡二叔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竟然挟持已为武王册封的商纣王的两个儿子武庚、禄父,联合几个旧诸侯国,背叛周室,起兵造反。周公亲身领兵东征,历时3年千辛万苦的奋战,终于平定了图谋推翻周王室的叛乱。

 

  武王曾封周公旦于鲁(现在的河南省鲁山县),因辅佐成王而未就封。

 

  历史已经证明,周公旦是诚心诚意、尽心尽力辅佐年幼的成王,由此流传下来不少故事,现在不常用的成语“吐哺握发”便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哺,是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吐哺,是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握发,是正在洗头时,突然有客人来访,立刻把头发握在手中起而待客,而不是洗完头再接待客人。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周公之子)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于天下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这便是成语“吐哺握发”的来历,也是周公广揽多方人才,忠心耿耿辅佐幼主成王的真实写照。

 

  削平管蔡二叔的叛乱后,周公针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巩固了周室的王权。

 

  历史也让后世看清了戴着假面具的西汉“贤人”王莽,其人其心与周公大相径庭。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弟王曼的儿子。元帝死后,王政君的儿子、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成帝,王政君也就成为太后。王曼早亡,王太后对她侄儿王莽甚为怜顾。

 

  重用外戚,造成外戚把持朝政几乎是汉朝的通病。

 

  汉成帝时,王氏家族事实上成为朝庭的主宰。而王氏子弟却很不争气,大都骄奢淫逸,不学无术,不务正业。唯独王莽表现为另类,他谦恭、勤俭、好学,酷爱儒术,衣着也如儒生,毫无皇亲国戚的恶习,因此深得他的几位手握重权的伯叔父的赏识,朝庭大臣也多与他往来,由此朝野推重,自然声誉日隆,38岁就任大司马。他广施财物,捐钱捐地,皇帝的赏赐和封邑的收入,他全部分给部下与宾客,以致弄得家无余资。《汉书》本传说王莽“爵位越尊,节操越谦”,如此的大“好人”,自然赚足了“人心”。

 

  伴随权位高升,直到专决国政,王莽不断地铲除异己。到汉平帝死后,王莽选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宗室子婴(汉宣帝的玄孙)为平帝嗣,他自封为“假皇帝”,又称“摄皇帝”,他为自己头上加了“皇帝”尊号,其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了。果然,公元8年,他废汉自立,改国号为新,这时他的姑姑王太后反对废汉已经无济于事了。

 

  王莽当了16年新朝皇帝,在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群雄纷争的大动荡中,68岁的王莽被杀于长安未央宫。

 

  历史,无情地撕下了王莽谦恭贤良的假面具,坦露了他奸佞伪善的本性。他当皇帝时推行的那套复古式的改革新法自然也灰飞烟灭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地抓反腐败斗争不动摇,查处惩办了一批批贪腐分子。这些贪腐分子,有些人原本不是坏人,但他们在现实社会环境中丢弃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在物欲横流中迷失了方向,变得金钱至上、贪得无厌,走上了不归路。还有一些贪腐分子,他们与王莽一样是戴着假面具混人生的人,靠着一张假面具混入尤物AV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共产党内,混入党的干部队伍中,甚至爬上高位,成为高官。他们一旦手握权力,邪恶本性便会暴露。他们的腐败是其本性决定的,是必然要走的一条死路。

 

  社会生活中,一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的人和事是很多的,人们往往会被一些假象所蒙蔽。正如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一)中首联所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这里的“底事”,是指朝真暮伪之事,像王莽戴着假面具那号两面人,确实让人很难看透,最难防备。

 

  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准确地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上去衡量、去判断。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才能看出谁是真金,谁是必须汰弃的顽石,古往今来皆如此。

5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