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业>生活

《读史杂感》之十五

李斯《谏逐客书》

文章来源:尤物AV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一二三区AV传媒网撰写时间:2021-01-04作者:李树龙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是2257年前(公元前237年)秦王赢政下达逐客令、已被列入驱逐之列的秦国客卿李斯上书秦王的著名的《谏逐客书》中的几句话。这篇谏言,紧紧围绕逐客令有悖于秦国力图征服东方齐、楚、燕、韩、赵、魏六大诸侯国,实现统一天下宏伟大业的战略目标这一主旨展开,由古及今,从物到人,摆事实,讲道理,铺陈排比,步步深入,以理服人,震撼人心,主题鲜明,切中要害,极具冲击力和说服力。秦王阅后幡然醒悟,下令撒销逐客令。

 

  《谏逐客书》成为历史名篇,上面引用的几句话更成为千古名言。尤其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为历代传扬和引用。

 

  促使秦王赢政发逐客令的直接原因,是战国时代后期,西部的秦国日益强大,不断向东方六国扩张,也吸引了大批其他诸侯国人才入秦奉事。与秦毗邻的韩国在战国七雄里国土面积最小,国力也弱,很怕被强邻居秦国吃掉,于是派水工(即今天的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帮助兴修水利,使其久不竣工,以此消耗秦的国力,达到使秦无力对韩用兵的目的。秦王发觉韩国这一图谋后震怒,而秦国赢性宗室大臣也在推波助澜,对秦王施加压力。他们向秦王进谗言,说从各诸侯国来事奉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游说和离间秦国罢了,并非真心为秦效力,应该把这些外来人统统驱逐出秦国。其实这些赢性宗室大臣是有私欲的,他们积极主张把外来人全部赶走,便可倒出一批“官位”,让赢性宗室人占有,哪怕是庸庸碌碌之辈,也想借此捞个一官半职。

 

  人才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实现兴旺发达的基石。没有人才这个基石,即使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宏伟的目标,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已。正是李斯的《谏逐客书》劝阻了秦王的逐客行为,保证了秦国的大批人才没有流向东方六国为其所用,这对秦国实现持续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斯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出身平民,年轻时曾在郡里当过小吏,地位很低。他不甘置身社会底层,先到齐国拜著名思想家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他纵观天下,审时度势,决定去战国七雄中发展势头正旺的秦国建功立业。

 

  李斯到秦国后,先投在丞相吕不韦门下做舍人,后在秦王赢政面前崭露头角,纵论天下大势,献计献策,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也为秦王看重,被任为客卿,称为谋臣。

 

  从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了韩、魏、楚、赵、燕、齐六国,结束了自周以来实行分封制、国家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和混战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在这个过程中,李斯以他聪明的才智,出谋划策,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为秦国实现大一统立下汗马功劳。

 

  统一以后,李斯又帮助秦始皇规划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建设,制定巩固统治的各项制度。从此,“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中央集权、一统天下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不可逆的基本走向,促进了历史发展。李斯也由廷尉升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帝国丞相,成为历史名人。

 

  然而,绝顶聪明的人也可能干出极其愚蠢的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县)病故。李斯为了长保自己的权位,竟支持奸佞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位的遗诏,杀害了扶苏,把21岁的少子胡亥扶上了皇位,成了秦二世。胡亥性格残暴、荒淫无道,致使国内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最终爆发了秦末广泛的农民大起义,胡亥当了3年皇帝秦朝便灭亡了。

 

  可悲的是李斯反遭赵高陷害,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由此他又成了一位悲剧人物。但他上书的《谏逐客书》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2200多年后,他对使用人才的真知灼见仍然让人感慨万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从历史的视野回到现实,进一步看清那些手握人事大权的贪腐分子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的种种贪腐行径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的深远伤害,利用选人用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贪腐分子是对我们党和国家从根基上的破坏,他们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

56.9K